第一冊「黎明篇」第七章的標題是「中場的滑稽劇」,同盟準備
動員三千萬以上的兵力遠征帝國,帝國得知消息,也下令萊因哈特率
軍迎擊。歷史的發展雖然會受到種種物質、社會因素的影響,但最終
仍取決於人心,尤其是高層的想法。心態、想法看似抽象而微小,卻
有左右局勢的力量;說起來有點玄妙,但從本章來看便是如此。帝國
宰相立典拉德早已看出萊因哈特的野心,如果讓萊因哈特不斷透過戰
功累積聲望,很可能會篡位。但一來皇帝佛瑞德李希四世默許萊因哈
特的行動,二來朝中重臣(如財務尚書凱爾拉赫)對於自身握有的權
威也過分自信,認為萊因哈特只是他們手上的棋子:「在叛亂軍滅亡
之時,那金髮小鬼也會倒下的。在我們需要之際,不是該好好利用一
下他的才能嗎?」種下了日後萊因哈特發動政變、整肅官員的後果。
楊威利說:「陰謀和恐怖主義終究是不能使歷史洪流逆行的。」歷史
的走向由政治領袖決定,能否爬上高位要看品德、才能與實力,而不
是宮廷中的陰謀。

  帝國高層因心態上的驕傲而玩火自焚,同盟的情況更嚴重。政客
固然自私自利,為達成平息民怨、鞏固政權的目的,輕率賭上三千萬
將兵的性命,發動戰爭轉移人民的注意力,直接導致同盟民窮財盡而
滅亡。人民也被軍事的勝利所麻醉,認為要取得勝利輕而易舉,在狂
熱情緒的驅使下支持大膽的冒險,卻忘了民主國家立國的基本原則─
─國家和軍隊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權利及自由而存在,非萬不得已,
不能反過來要求人民犧牲和平生活,去成就國家的榮耀與軍事的勝利
。由此可見同盟人民欠缺政治素養,並未充分了解或認同民主的理念
。亦可看出歷史發展的弔詭,如同古人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戰爭勝利看似是好事,卻養成人民驕傲自
大的心態,導致下一階段的失敗。反之,失敗的一方若能勵精圖治,
檢討缺點並確實改進,也有可能谷底翻身。世事究竟是好是壞實在很
難說,只能時時刻刻勉勵自己誠意正心,才不會犯下前述的錯誤。

  制訂同盟軍作戰計畫的霍克准將,過分樂觀、喜歡誇大其詞又不
負責任,自己沒有能力,卻嫉妒楊的功績,總之就是個小人。但霍克
憑藉在政府與軍方內部的人脈,竟能在背後操縱一切,掌握指揮作戰
的實權,也顯示同盟高層的怠惰失職。統合作戰本部長席特列提拔、
重用楊,便是希望藉由楊的存在,能制衡、淘汰霍克這種小人。席特
列和楊雖然都代表軍方的良心,但待人處事的風格又有一些差異。席
特列較年長,作風接近政治人物,認為只要是為了國家和軍隊好,玩
弄一些手段、謀求一些私利也無妨。楊對軍方則沒有太深的認同感,
最大心願便是解甲歸田,回家鑽研喜愛的學問,毫無攬權的野心。由
於楊對權力和武力總是抱持戒慎恐懼的態度,腐化的機率相對來說比
較小,所以才取得席特列的信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