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暑假第九週
日期:2009/08/25
頁數:1001-1020

  〈唐昭宗〉(十二)當時唐朝氣數將盡,宰相隨時可能被藩鎮、
宦官殺掉,何以人人搶著當?船山認為是因為士人欠缺自立的節操,
為追求名利而讀書,做官後麻木不仁,眼中只有官位,看不到更高的
理想,才會陷入瘋狂。(十四)昭宗被朱溫挾持,向李克用、王建、
楊行密求救。船山認為朱溫早知三人不會出兵,李克用重在自保且有
篡唐野心;王建只想割據一方,部下也缺少作戰經驗;楊行密的主力
是水軍且四周有強敵。李克用祖先受唐恩惠,王建也曾在昭宗入蜀時
護駕,請求他們還有道理;楊行密出身平民,為制止藩鎮內訌才起兵
,完全未受朝廷援助,名義上效忠唐已經很夠意思了,不必做非分之
想。

  〈唐昭宣宗〉(一)朱溫為剷除朝廷勢力,殺掉「清流」三十餘
人,史稱白馬之禍。船山認為這批「清流」其實是濁流,炫耀門第出
身,只要能保住榮華富貴,幫忙篡位也願意。真正的清流如韓偓、司
空圖是殺不了的。(二)中晚唐以魏博鎮兵力最強,但末代節度使卻
聽信朱溫之言殺盡精兵。船山認為真正的王者是將強者收歸己用,霸
主則是自立自強。強者至少可安定秩序,連強者都沒有,人人都起來
造反,只會使天下大亂。當時許多藩鎮效法魏博,導致一些三流人物
都起來稱王稱帝。(三)船山認為唐滅亡時只有丁會是忠臣,丁會本
因朱溫推薦才受封賞,但朱溫弒君後卻與之勢不兩立,投靠李克用。
克用雖也有野心,但至少未付諸實行,即使唐朝無法復興,能為君父
報仇就夠了。

  〈五代上〉(一)船山認為稱代一定是繼承前朝道統,五代開國
君主都是盜匪、異族、隸卒,完全沒資格立國。且五代只佔全國一小
部分,開國君主都沒有安定百姓的計畫,只想強佔土地,一時成功就
腐化,宋人不應稱五代。(二)李克用敗給朱溫而與契丹結盟。船山
認為契丹兵力強,耶律阿保機只是虛與委蛇,其實不將克用放在眼裡
。克用應該暗殺阿保機,不要拘泥小仁小義,亦可避免中國往後的百
年外患。(三)船山認為士處亂世即使無法得君行道,至少要獨善其
身。五代只有三人可稱為士:馮涓抵抗王建稱帝,梁震終身隱居,羅
隱勸錢鏐伐朱溫,三人皆非進士出身,唐朝重視的進士反而差勁。(
五)馬殷採納高郁之言,徵收茶稅來買絲帛、戰馬。船山認為茶非必
需品,收重稅而減產也無妨,只會損害好利之徒,對百姓影響不大。
(六)朱溫與李克用爭戰焦點在河北,朱溫若能安撫河北最強的魏博
鎮,便能蕩平克用。但朱溫建議河北諸鎮屠殺精兵及其家族,大失民
心,可見樂殺人者必亡。(七)船山認為君主一般不殺諫者,但真正
的不仁者一有勸諫便會狂怒濫殺,大臣應該放棄勸諫而隱居,以免增
加君主之惡。且孫鶴是以勢而非義來勸諫劉守光,只會激起不平,無
法令其愧疚。(八)張承業建議李存勗暫時討好稱帝的劉守光,日後
再解決他。船山認為這是權謀,但存勗自身根基不穩,正面討伐也未
必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