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前幾篇網誌提到,從事一切活動的動機皆是趣味,而讀書的趣味
不如休閒。又提到即使是以讀書為主,讀書的重要性也比不上生活,
安詳寧靜的生活才是最後的理想。這樣的想法仍有商榷的餘地。其實
就人生的選擇來說,可略分為「目標導向」與「生活導向」兩種。在
生活導向之下,每一項活動都是平等的,都具有相等的價值,不以哪
一項活動為主,而以各活動的均衡發展為最後的理想。但「目標導向
」正好相反,乃是以某一項活動為主角、為重心,其他活動則只是主
角的背景或陪襯,是用來支援主角的,無獨立的價值。以前幾篇網誌
的想法來說,生活導向的色彩非常鮮明、強烈,目標導向則隱晦而不
彰。雖然太過強調目標導向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只注重生活導向也
有不足之處,在這兩種導向之間取得平衡,或許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為什麼一開始我會如此堅持生活導向呢?這乃是出自我個人的潔
癖所致。我不喜歡汲汲於名利的追求,任何關乎名利的事物都引不起
我的興趣,總覺得那些東西俗不可耐。當然我也不是清高到無欲的境
界,生活中好些小名小利仍不可免,但就總的方向來說是如此。然而
「目標導向」又是最容易與名利、與私欲相混的,因此只要是目標導
向的想法,我的內心就會本能地起一種抗拒、一種排斥。即使以「經
濟獨立」為目標,追求的也只是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不是成大名
、賺大錢。相反地,生活導向則較能擺脫世俗名利的糾纏,從事休閒
、人際等活動,並無助於名利的累積。這就是在我的想法裡何以缺乏
目標導向的原因。但這裡要問的是:設定人生目標,是否一定會和追
求名利相混?抑或是在小心仔細的揀別之後,能夠排除名利的干擾呢
?如果答案是後者,那目標導向就能夠與生活導向分庭抗禮,而達成
兩者的平衡了。

  我的人生目標是在大學任教職,這份工作的內容不外乎讀書、教
學、寫作學術論文等。讀書開拓了我的眼界,使我從紛紜複雜的世間
萬象中,掌握不變的原理原則。每當學到一點新知識或是了解一點新
道理的時候,心中總是充滿喜悅,所以我很喜歡讀書,儘管所讀的書
不一定侷限在中文系的範圍內。然而讀書只是自己的事,教學則更進
一步,由自己而至他人。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相會,透過往來互動,
點燃自己也照亮他人的生命。透過講解、討論,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
在哲學思辨上的才能,讓別人也體會到我了解的道理,這是一件很開
心、很有成就感的事。講得白話一點,就是既能夠炫耀自己,又能夠
幫助別人。XD 但是對於寫作學術論文,我卻很難找出它的意義何在
?是為了升任副教授、教授?成為知名的學者或大師?在歷史上留下
不朽聲名?想來想去,總覺得這些都是為了自己,都是出自追求名利
的私心,對我也就沒什麼吸引力。即使是為了發揚中華文化,為了傳
承儒家的學問,為了光大門派,那也還是一種私心,只是私的範圍由
個人擴大到團體罷了。不然何以只重中國的學問,不重西方的學問?
何以只重儒家而不重其他各家?說來說去,這些都不能成為寫作論文
的理由,也使我對這方面興趣缺缺。

  既然在大學教書需要讀書、教學與寫作論文等三方面的能力,我
對前兩者又已有濃厚的興趣,將寫作論文與前兩者結合,或許是開啟
寫作動力的門徑。這樣一來,三項能力齊備的話,達成人生目標也就
不是夢想了。做研究原本就需要根據自己選擇的主題,閱讀許多相關
的書籍,所以結合讀書並不成問題。關鍵是在教學,如果將研究視為
教學的延伸,就意謂著研究不只是成名求利的工具、手段。在讀書中
、在課堂上、在討論時,我們探索真理、發現真理,也樂於分享彼此
所了解的道理。然而教學是有限的,只限於當下一時一地的相會。要
突破一時一地的限制,就必須付諸文字、載之書籍,才能將這些道理
傳達給更多熱愛真理的人。教學既然是一項犧牲奉獻的活動,研究做
為教學的延伸,也應該建立在無私的奉獻上,而非對於名利的巧取豪
奪。大學乃是一個探索真理、發現真理、傳達真理的殿堂,如果淪落
成爭名逐利的場所,就太可悲了。以無私的分享為號召,研究才能獲
得意義,才能充分開啟寫作的動力,而與強調均衡發展的「生活導向
」分庭抗禮。私心是最害事的,為什麼做研究要以名利為號召,而不
以一顆真誠惻怛的心為根本呢?以名利引誘人做研究,只會不斷減損
人對真理的熱愛,使研究失去意義。研究的意義在於真理的傳達,而
傳達乃是在人與人之間的,更準確地說,乃是在無私分享的每一個人
之間。若只是本著一顆好名利的心,是無法體會真理的。

  既然我提出了上述原則,在新學期開始前夕,也期望能做到自己
所說的,努力強化研究方面的能力,以達成自己的夢想。這過程雖然
辛苦,但只要能夠不忘初衷、能夠腳踏實地,相信一定會有豐富的收
穫的。^^

                          毅鳴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