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問題之一。雖然人生來就有尋求
認同───希望別人與自己的想法一致───的欲望,但在安土重遷的社
會中,這欲望尚不明顯。如果一個人出生、成長、死亡,生活、學習
、工作、休閒都和同一群人在一起的話,這個人所思所想就很難跟這
群人不一致。但現代社會流動性極大,學習在一團體,工作在另一團
體,休閒又在另一團體。不僅不同階段會認識不同的人,就是在同一
階段,也只能互相了解彼此的一部分,人際關係常是零碎而不連續的
。在非常多元化的狀況下,即使不求完全一致,但要找到與自己想法
相當一致的人更加困難,「寂寞」或尋求認同的欲望不滿足的問題,
也就更容易突顯出來。

  寂寞的調適之道可分外在與內在兩端,前者的極端是愛情主義,
後者則是單身主義。當然內外在只是程度問題,並無絕對的獨處或愛
情。為什麼愛情是外在的極端形式呢?因為在愛情中,或至少在熱戀
期,受內心強烈情感衝動的影響,人會完全忽略對方與自己不一致之
處,泯除人我的界線,自然而然達成一致。誇張一點地說,這也算是
一種「精神上的鴉片」。友情則未發展到極端,這是因為在友情中人
通常不只與單一對象互動,而是與許多個人或團體互動,不同個人或
團體的差異容易豁顯,人我的界線也就較能維持。至於單身則不走向
外追求的路,而是當下接受寂寞的存在,並且以一種不同的眼光,將
寂寞轉化為自我成長的機會。

  外在的調適之道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質。首先尋求一致本來就會扼
殺多元,容易產生壓迫或委屈,想法也容易僵化。即使排除上述狀況
,假設雙方是真心誠意達成一致,人在獲得認同之後,過一段時間快
樂也還是會減弱,開始見到人我的不一,再度引發寂寞,收穫很多也
不滿意。於是人就會追求更大的一致,如此循環下去,問題永遠解決
不了。單身主義則不需要靠外在的人事物,而是肯定每個人自身就有
調適心情的能力,所信奉的是儉樸的原則。單身不等於搞自閉,一樣
可以跟人互動,但單身者會盡量節制欲望,讓人際關係上的收穫始終
多於對認同的需求,生活就能知足常樂。面對寂寞,單身主義或許才
是較為穩妥的調適之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