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個版的朋友,或許跟我一樣,對「時間管理」有著一份強
烈的執念。無論是用 Excel記錄每天的活動,對時間錙銖必較;或是
檢討自己的缺失,尋求改進之道,都展現了這份執念,體現一種嚴謹
認真的精神,希望更能掌握人生。但在許多管理方法的背後,不知道
大家是否也想過,時間管理的目的是什麼呢?
以往我常常覺得,時間管理乃至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徹底利用時
間,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費才算是充實。所有的方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精密地記錄才能徹底利用。但我是人,我有自己的情緒脾氣、喜怒
哀樂,偶爾也會偷個懶,對種種計畫的束縛也會心生抗拒。時間管理
彷彿為我設下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尖塔,我只能努力地爬、辛苦地爬,
高高望著塔頂,卻永遠無法登峰造極。儘管我已經爬到相當高的位置
了,許多活動都已經客觀化、規律化,但一想到與塔頂的距離,心情
就覺得沮喪。
但是現在,我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悟。其實時間管理的目的並不在
時間管理本身,並不在於完美執行計畫,並不是使自己成為一個刻板
、照章行事的機器人。套句廣告用語:「時間管理始終來自於人性。
」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為了讓人生更充實快樂,才運用種種管
理方法,而不是犧牲快樂去滿足管理的要求。也許這想法看起來沒那
麼偉大,無法讓我成為傑出優秀的人,但卻能卸下我心頭的重擔,不
再跟過去的我、未來的我比較,不再追求虛幻的夢境。完美對人來說
本就是太過沈重的負擔,平凡人的快樂也未必會輸給偉人。時間管理
代表的是一種理性精神,但徹底的理性化與快樂並不能等同起來,隨
性、輕鬆、熱情同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時間管理對我現在的成
就固然有很大的貢獻,但試著欣賞隨性、輕鬆、熱情的好,也是我要
學習的。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才能成就更完整的人性吧!
基於上述理念,我又設計出新的管理方法:用 Excel記錄每天「
受理性控制」與「不受理性控制」的時間有多少。扣除盥洗、三餐、
午睡等瑣事,可用時間約有 11 小時,將「受理性控制」的時間除以
11,就能得出理性制約的比例。不必100%,達到 80% 就合乎我的
理想了,剩下 20% 若能充分運用固然很好,若做不到就當作給自己
的一點閒暇,讓感性也有伸展的餘地。如此一來,無論我的表現為何
,都能肯定自己而不致陷入憂慮了。
- Feb 05 Thu 2009 16:28
時間管理來自人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