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回家的狀況還不錯,看了燈會與國際書展,算是頗為充實。
但週一卻又上網太久(五小時),導致週二、週三的工作進度嚴重延
宕。原因在於書展勾起以往的回憶,想搜尋有趣的動畫以便觀賞。其
實這問題不是第一次發生,以往也曾經亂逛PTT電影或日劇版,花了
n小時結果一部也沒看。去圖書館也是這樣,不知不覺就借了一堆書
,每本都只看了一點點,有的甚至只翻過前言跟目錄就堆在寢室,結
果下次去又搬了一堆。= =覺得許多動畫/電影/日劇/書本都很好
,下不了決心選擇,於是又搜尋更多資訊,陷入無限迴圈……。
顯而易見地,這是相當浪費時間的舉動。除非我要編輯資料庫,
不然漫無目的上網搜尋資訊是沒多大意義的。作品的介紹、評論、背
景知識再怎麼完備,還是不能代替作品本身。我的目的是希望藉這些
娛樂讓自己放鬆,可能的話還從中想學到一點東西,但現在的行為顯
然不太能達到這目的。由於我兼了兩份工作還要唸書,休閒時間有限
,如果被搜尋資訊給耗掉,豈不是本末倒置?雖然搜尋資訊的確有助
於做決定,但戲劇這種東西有時是很主觀的,每個人的品味都不一樣
,別人喜愛的不見得適合自己。因一時衝動或誤信宣傳而選錯片,不
僅浪費時間與金錢,還會影響心情。書本的話,看一點點只能學到駁
雜的東西,無法把握書中的完整觀念,效果還是不好。
為了提升做決定的速度與品質,我決定設計一套理性、客觀的程
序。首先是將有興趣的作品整理成清單,此時對每部作品只有道聽途
說式的了解。然後將每部作品用百分比標示出感興趣的程度,如我對
校園青春愛情、科幻、戰爭片較有興趣,分數就會偏高。這其實是要
測出哪些作品適合自己。再來是取前兩名並填寫一張分成四個象限的
表格:A作品的優點、A作品的缺點、B作品的優點、B作品的缺點
,填寫時可詳細搜尋並調查A與B的資訊。寫完一樣評分,如A優點
5條70分,缺點 3條30分;B優點 4條60分,缺點2條40分。注意優
缺點條數與分數通常但不一定相等,以前例來說,缺點雖只有 3條,
但那 3條若對自己來說很重要,仍有可能幹掉優點。最後選擇優點最
多而缺點最少的作品,即A。也許有人會覺得如此太小題大作,但閱
讀一本書或看一部動畫有時要花數十小時,行動前深思熟慮,我想還
是值得的。
- Feb 11 Wed 2009 21:50
做決定的程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