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寒假第一週
日期:2009/01/23
頁數:0681-0700

  〈唐太宗〉(一)隋煬帝頗有才華,行事卻如桀紂。船山認為君
主有時會以逃避或氣勢阻止臣下勸諫,但事後仍會悔悟;聰明的君主
最難勸諫,臣下會辯不過君主而自取其辱。說別人都不如他的君主,
即使是事實,也會因驕傲而滅亡。(二)船山非常讚賞唐代的宗室教
育。唐太宗不直接分封土地給宗室,而是勸其讀書,優秀者給予爵祿
。這可避免宗室驕奢或賦閒而作亂,成為皇室的屏障,兼顧親親與尊
賢。周代分封同姓諸侯是因為上古國家太多,想藉此統一天下;後代
已是大一統,效法周制徒增混亂。(三)唐太宗規定諫官可和宰相討
論國政,船山認為這制度只有明君賢相才能運作。太宗常接觸群臣、
了解民情是對的,但諫官易吹毛求疵,對許多小事做文章,卻忘了其
職責是監督整體人格。所以國政還是由皇帝與宰相主導即可。(四)
太宗在災荒時大赦天下,認為「飢寒起盜心」,情有可原。船山反對
此舉,認為獲釋者未必是在災荒時犯案;且純樸的農民大多餓死,姦
惡之徒反而會趁災荒大肆掠奪,更應該予以嚴懲。(五)由於大臣有
爭功諉過、本位主義等習氣,宰相可能思慮不周甚至濫權,唐代先讓
大臣議政再由宰相統整、給事中審查。船山認為此制度甚佳,但仍有
兩點可檢討:一是宰相與給事中意見不合,傷害政府威信。船山認為
應規定給事中與宰相協調好再公佈法令。二是後代擴大範圍,實際行
政的官員也加入討論。船山認為這沒有必要,討論的目的只是防弊,
最後還是要靠皇帝與宰相樹立綱紀,太多人反而會吵翻天。(六)船
山認為太宗言論如同湯、武,但行為卻有落差。因為言論原本是臣民
不忍君主犯錯,用來勸諫用的,君主本身宜內斂含藏。太宗將話都講
完了,聰明用盡就晚節不保。(七)船山認為邊疆的游牧民族有輪替
現象,某族衰弱不必慶賀,必有另一族興起,成為中國之患。因此最
好援助衰弱的部族,以達相互牽制之效。(八)船山反對「世風日下
」的說法,認為上古文化不發達,人與禽獸相去不遠,堯舜的偉大就
在於能發揚人性,如果民風淳樸,就顯不出聖人的精彩。而且民風敗
壞非本性如此,只是經歷戰國、五胡亂華等亂世,缺乏教養所致。若
強調社會陰暗面,反而會導致政府採取專制極權。(九)船山肯定唐
太宗「大臣須先培養接受勸諫的雅量,才能勸諫國君」之說,認為勸
諫者常太有自信,強力維護自己的主張,導致君主猜忌與同僚不滿。
自己能夠虛心受教,培養謙遜的態度,勸諫別人才能發揮效果。(十
)船山認為天理人人明白,「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並不是只有大
人了解天理,而是君心之非不同於事之非,必須透過人格修養感化,
若大臣自己都做不到,當然無法使皇帝信服。(十三)銀有便於儲存
、交換等特質,故明清皆以銀為貨幣。船山卻反對開採銀,因為這樣
會使人民不務正業,不生產糧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反而到處挖礦
;銀的便利也讓官吏、土匪大肆搜刮,應逐漸禁止使用銀兩,才是正
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