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首先要謝謝森茂非常用心地整理出,上次讀書會結束前的一些討
論。森茂不愧是受過史學訓練,具有超強記憶力,記錄的內容很清晰
。蒐集史料是史學最基本的工夫,如果將來要編纂讀書會的歷史,這
份記錄一定會成為寶貴的史料。不過議題二的地方,我說的第一句話
是「隨說隨掃」,而非「隨立掃隨」。而我自己對於上次的討論,也
像是「隨說隨掃」這句話一樣,有點記不清楚了。所以我只能針對議
題一,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另外在看過這份記錄之後,我覺得每個
人的發言順序,不完全如森茂所安排的。而且以這兩個議題來說,大
家的發言好像也不只這些。這份記錄所呈現的,則是(對森茂來說)
較有意義或啟發性的部分。

  晚明重欲思想何以興起,借用余英時的話,可以從外在理路與內
在理路兩方面來解釋。就外在理路來說,前人之述備矣,許多學者都
指出,這乃是由於經濟發達,市民階層興起,以往農業社會的道德觀
,也會隨之而變化。就內在理路來說,個人以為思想史的發展,或思
想潮流的轉變,乃是針對當時的學術,為了解決學術上的問題而發。
宋明理學最核心的問題是道德實踐,而這套學問發展至王陽明,達到
了一個新的高峰。陽明主張道德實踐是由良知所發,而這個良知是通
天地萬物為一的。陽明學就其本身而言,雖然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系統
,而無弊。但若將之視為一套客觀的學問,而與其他學問比而觀之,
則可以發現其不足。以道德實踐來說,陽明學的產生,有一部份的原
因,是為了對治朱子學末流「道德教條化」的弊病。但是太過強調個
人的主觀體驗,便不易建立起客觀的道德規範。而且一切道德實踐皆
回到「天人合一」的狀態來談,也不易開出分殊的道德規範。最後,
陽明學雖然不反知識,但也未積極建立知識,而是將知識融攝於道德
,成為道德的附屬品。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即在道德實踐的學問中,
有必要開出主客對立的格局。藉由主體與主體的暫時分立,人與人才
能正視彼此的差異,從而謀求和諧並存之道。藉由主體與道體的暫時
分立,人才能對具體的情境有所認識,然後根據這些知識,建立起分
殊的道德規範。藉由主體與客體的暫時分立,才有獨立於道德之外的
知識系統。

  依照唐君毅先生的看法,人性在知識與道德之間,尚有情欲的部
分。情欲的影響力比知識大,但與知識一樣,都屬於有所執著的層次
。而我們之所以會去探究各種知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滿足
人的欲望。雖然人都有一些基本的欲望,如吃飯、穿衣、睡覺等,但
是每個人認定的「滿足」卻各有不同。比如有些人粗茶淡飯就覺得滿
足,有些人卻要餐餐山珍海味才滿足。所以在情欲的層面,是具有個
別差異的。道德實踐若只泛言良知,而不能妥善安頓這些差異,則亦
不夠全面。要安頓差異,必須先正視差異的存在;要正視差異的存在
,或多或少都要進入主客對立的格局。總而言之,晚明重欲思想的興
起,可能是為了反省陽明學的一些問題,比如未對情欲有深入認識、
不易開出主客對立的格局等。未對情欲有深入認識,在不知不覺間,
情欲便會滲入良知,產生「情識而肆」的毛病。不易開出主客對立的
格局,則會出現「虛玄而蕩」的毛病。這兩大毛病是當時儒者所憂心
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淺見。由於最近比較忙碌,所以只能直抒胸臆
,未能將這些想法呈現得更有條理,不知道大家能否了解我想表達的
意思呢?如果文章中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與我討論。也請議題一的
發起人啟嘉學長,多多指教了。

毅鳴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