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肯定一下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面的成果,已經是連續第四週
,週一到週五計畫執行率都能維持在九成以上。雖然不免有兩天(10
/22、11/09)偷懶,但只要再過4、5天,就能達成「21天養成好習
慣」的目標了。當然這不代表我的生活已臻完美,在時間管理上,還
是可以有「百尺竿頭」之處。最明顯的莫過於休閒了,原本我是想將
意義不大的上網,改成較有文藝氣息、能學到東西的影視欣賞、電腦
等,但在緊張、忙碌了幾天後,心中常不甘於自我壓抑,仍會做些沒
有建設性的事,尤其是週末。這些活動與電影、電腦加起來,休閒就
略多了些。

  如同我在單身與愛情上所採取的「分散」策略一樣,在時間管理
上也體現了這一原則,寧願將時間做瑣碎的切割,讓各類型的活動,
如論文、教學、事務性工作、讀書會,乃至網誌、課外書、影視欣賞
、電腦、研討會、演講、工作坊等,都在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總覺
得只拚一件事而忽略其他,就有可能落入專制,這種極端化的信念是
我所厭惡的。但多樣化的生活型態也不免有缺陷,就是力量不能集中
;從某方面來說,專制也有好處。就我來說,現在最應該專注的當然
就是論文,但各方面的活動卻可能遲滯了主要目標的實現。如何取捨
這些「外務」,也是重要問題。

  特定時段的管理,也是反覆出現、令我頭疼的問題。除了前面說
的週末外,深夜也「越夜越美麗」,做些無意義的事,導致隔天晚起
,耽誤早上寶貴的論文、工作時間。表面上看,這是因為晚上我有聊
天的習慣,聊完心情亢奮,便容易藉過度娛樂來舒緩。但這其實也只
是藉口而已,我的情緒與行為畢竟要由我自己來負責,不能怪罪外在
的人事物。因此我打算在深夜、週末等常陷入情緒化的時段安排日記
寫作,藉文字來勉勵、警惕自己,或許能發揮「防火牆」的效果吧!

  以上內容雖然較少提及解決方法,但將問題說清楚,就是解決的
第一步了。這幾個問題也似乎都與「情緒」有關,時間管理以計畫為
依據,重視理性,難免忽略了感性,如隨性、輕鬆、樂趣、新奇、自
發的力量等,這些在生活中的價值也應該被肯定。如何避免情緒化的
缺失,將感性的好處做最充分有效的運用,就是更深一層的問題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