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週在時間管理方面,已有相當大的改進。週一至週五為
自己安排的生活計畫,執行率幾乎都達到90%以上,只有週末比較懈
怠。身為研究生又修完學分,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沒有
外在的人事物來督促自己,要做好時間管理就更不容易了。趁意志堅
定、腦袋清醒,我也想把現在的心態記錄下來;如果未來自己懈怠了
,便可回想參考。

  一開始要努力實行計畫,心中的緊張、壓力是相當大的。週末回
家是想放鬆休息,整個人自然懶懶散散;回到學校則要警惕向上,面
對畢業的壓力,必須時時監控自己,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克服厭煩
、枯燥等心理障礙,才能順利完成論文。兩種生活型態有不小的落差
。這時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一開始當然看不出什麼成果,即使很努
力,也只是補之前的進度,但如果因為壓力大或狀況不如自己預期而
放棄,就真的看不到往後的順利了。換句話說,一開始要培養充分的
「抗壓性」,等自己習慣了忙碌,生活也逐漸上軌道後,壓力就不那
麼大了。就像飛機起飛前,總要先在跑道上滑行一樣。

  接下來則要具備充分的「改錯能力」,即使擬定了計畫,生活中
還是有無數不確定因素,會影響計畫的進行。有些是外在的,如老師
臨時交代的工作、朋友的寒暄等;有些是內在的,如偷懶、懈怠。對
於外在因素,需要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調整計畫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對於內在因素,則要在接下來的計畫當中,努力將損失降到最小,
確保大多數時間仍能做有效運用。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臨機應變能力。
計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時時視情況調整,在健康、課業、人際
、休閒等各領域之間求取平衡。實行計畫本就是跌跌撞撞,在「偷懶
→修正→偷懶→修正……」的循環當中前進。如果一定要按照最原始
的計畫進行,人很快就會感到失望、挫折,完全放棄計畫,回到原本
的混亂生活了。

  當然即使計畫執行率高,也不表示生活十全十美。太在意計畫的
話,整個人就會變得緊張,少了從容、優雅的風度。因此今後除了逐
漸增加論文時間,從事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外,還希望自己能「習慣成
自然」,以輕鬆的態度來實行計畫,按部就班而不是匆忙急迫,這就
更理想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