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前一篇文章說的遊戲之後,雖然在短時間內就改變了自己的
行為,但沒過幾天卻又故態復萌,喪失早睡早起與唸書的動力。還好
現在又恢復了,我也將「遊戲」的難度調低些,以免壓力太大而導致
自己反彈。這也讓我進一步反思,除了設計遊戲、嚴密計畫等技術層
面之外,有無更根本的問題解決之道。

  出於對時間管理的興趣,我翻閱了該領域的經典之作《與時間有
約》。儘管我未必完全認同書中的想法與作法,但針對上述問題,此
書仍然給我很多啟發。此書與其說是談時間管理,不如說是一種哲學
與生活方式。書中點出一般人(包括我)常有的盲點:每天日理萬機
,卻很少靜下心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作者認
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羅盤,可指引正確的方向,知道自己
來到世界上應該追尋的目標是什麼?但人卻時常忽略內在的聲音,每
天當救火隊,被許多急需處理的雜事淹沒而失去方向。許多人都習焉
而不察,只是順從親友或社會的價值標準、期許而活,不知道或不敢
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才喪失了動力。但人並不是社會環境或外在事
件的奴隸,相反地,人有無窮的潛能,能夠主動設定目標,並且不斷
往目標邁進。

  追求個人目標並不等於自私自利,相反地作者說:「多數人都有
一種幻覺,以為人生的意義是以自我為重心……但是千百年來聖人哲
士無不告訴我們,自我實現最大的滿足感來自助人。」我們應該達成
自我與他人的平衡,能夠滿足自己,又能夠對他人有貢獻。要找到適
合的目標,必須先對自己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哪些事最能喚醒內心深
處的熱情。唯有深刻認同自己做某些事的理由而非盲從,才能引發強
烈的動力。以我為例,上週參加了「人格九型工作坊」,得知自己是
「理想性高」與「喜愛學術」的類型,這也和許多朋友對我的觀察相
符。因此「在大學教書」便成為我最重要的幾個基本目標之一,而這
工作也能發揮帶領別人成長的正向貢獻。

  要過充實而積極的生活,除了目標須明確具體之外,還要時時將
當下的行動與目標做連結,捨棄違反目標的不良想法與習慣。唯有將
行動力聚焦在目標上,熱情才能持續燃燒,這正是實現目標的先決條
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