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oceanman1兄的賞識!^^關於oceanman1兄的問題:「
交男女朋友是為了什麼?」我也在這裡嘗試做出自己的回答,不一定
是什麼標準答案,但可提供另一種思考角度。

  首先我想借用 mthsieh「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需要」(代碼:#
18vpAw92)這篇文章「想要」與「需要」的區分來探索這個問題。
如 mthsieh版友所說的,愛人與被愛確實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需要,
但這卻不一定要透過愛情的形式才能展現。即使不婚或單身,仍然可
以隨時關心周圍的人,也能從親情與友情當中得到滿足。因此愛情或
交男女朋友這回事,與其說是「不能滿足便會活得相當痛苦」的「需
要」,不如說是一種「想要」。擁有親密的心靈伴侶固然是好事,沒
有的話也不致影響個人的幸福。但社會上、文化上有太多刻板觀念,
強烈傳達「單身低人一等」的訊息。比如同儕團體之間,通常會認為
已婚者比未婚者優秀/成熟;未婚者當中有男女朋友的又比單身優秀
/有魅力;有男女朋友的,又要看另一半帥不帥、美不美、誰比較有
錢等等,形成某種「階級」觀念。每逢情人節等節日,大眾媒體也會
開始傳達歌頌、崇尚愛情的訊息,進行商業炒作。傳統上「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觀念也根深蒂固。

  為什麼社會文化要如此強烈地要求單身者改變「自得其樂」的狀
態,甚至不惜給人貼上各種標籤呢?我想這與社會發展狀態有關。在
農業社會裡,人口的多寡決定了生產力的高低,如果單身者人數太多
,便會影響整個家族乃至國家的興衰。所以在傳統觀念裡,總是將愛
情與個人的成功、幸福……等正面價值連在一起,以愛情做為身分地
位的象徵,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所有人追求愛情,從而為整個家族、社
會服務。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有些人
得不到愛情,便採取激烈手段的原因,因為一旦失去愛情,也就失去
社會地位,失去了同儕的敬重。但是現代社會已經不再以人口的多寡
決定生產力的高低了,取而代之的是知識、學術、教育等。因此將愛
情與個人價值綁在一起的舊觀念,也就有必要加以檢討。若能捨棄陳
舊的觀念,有沒有愛情不再成為一件嚴重的事,人受上述誘惑而追求
愛情的動力就會減低,對愛情的期待就能還原成「想要」,而不是非
要不可的「需要」,單身者「自得其樂」的空間就更廣闊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