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系列的文章很有深度,雖然現在加入討論好像有點太晚,但
我還是想抒發一下見解。:b

  依我個人的看法,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對社會的「治療」
、「修護」作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只要脫離了野蠻人的階段,
組成一個社群,便自然而然會產生許多規則、儀式……等獨特的文化
,理由無他,因為少了文化的制約,人馬上就會陷入你爭我奪的戰爭
狀態,整個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轉。

  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同社會、不同民族所發展出來的文化,也就
日趨複雜。從原始部落裡的簡單禁忌,一直到科學、藝術、政治組織
、哲學、宗教……等等,皆屬於文化的範圍。而且也如版友提到的,
不同的階級也開始形成不同的文化,能夠直接掌握文化的核心價值,
實踐高度精神修養的,只限於社會上的少數菁英份子;大多數的庶民
百姓,則是透過各種通俗文化,如戲劇、小說、電影、電視等,間接
受到文化價值的薰陶。

  回到版友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如果某些文化產物不再有經濟上的
效益,我們是否還有保存的必要?依我的看法,文化價值的高低並不
取決於賺錢的能力,相反地,經濟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社會
是否和諧,人民是否有高度的教育文化水準。雖然在各種文化之間,
的確存在著一些「普世價值」,如不可說謊、不可殺人等。學習其他
文化的長處,如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也的確是這個時代所應該
要做的。但也別忘了不同的民族或社會,仍然有其差異性存在。

  舉例來說,雖然中國人可以吃西藥,西方人也可以服食中藥,但
仍然要順應不同的體質而調整藥方。又如華人社會素來有「重權威」
、「講關係」、「好面子」的文化,即使移植西方的政治制度,這些
文化的影響力也不會消失,而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形成難理的糾結
。再說宗教信仰方面,西方人的社會治療機制可能是信上帝、讀聖經
、上教堂,中國人則是拜祖先、讀四書五經、學習孔孟之道,將西方
那套搬過來,恐怕也是牛頭不對馬嘴。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費心處理的
,並非一句「全盤西化」就可搞定。

  而文言文、書法等,表面上看起來已經不合乎現代的需要,但正
如前文所說,透過這些具體的文化成果,我們就可以上溯、進入古典
文化的核心價值當中。比如文言文,十幾歲的青少年只要稍做訓練,
就可以從《論語》、《孟子》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接受唐詩、宋詞
的美感薰陶。如果失去了這些遺產,文化的核心價值闇而不彰,人的
素質就無法提升。相對地,如果只是一味抱殘守缺、死守傳統,不去
設想如何使古典適應當代的需要,結合抽象的精神價值與全新的物質
條件的話,古典文化也就必然會日漸衰微,甚至像埃及、巴比倫一樣
,只是教科書上的名詞,不存在現實生活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ngWenli 的頭像
    YangWenli

    寧靜之路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