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第六週
日期:2008/03/23-2008/03/29
頁數:0181-0200
〈漢光武帝〉(三七)這一則批評張佚、桓榮不配當帝王師,他
們只是將儒學義理當成牟取私利的工具,甚至在獲得政治利益之後,
還到處炫耀自己的聰明。他們只是教書匠,完全起不了身教的效果。
(三八)這一則反對祭祀時以祖妣配地祇,並以薄后取代呂后。古代
人世間的權力與天上的權力通而為一,船山認為人世間的權力應由皇
帝一人掌握,因此在祭祀時也不應將母后一系牽扯進來。且呂后為漢
高祖的配偶乃歷史事實,即使呂后品德差,也不能隨便抹殺。
〈漢明帝〉(一)這一則展示船山「道者器之道」的思想,認為
孝心應在墓祭等具體文物制度上展現。(三)船山反對「郡守直升三
公」的制度,認為這雖然可以鼓勵地方官拼業績,但地方官的眼界只
侷限在一地,習慣處理瑣碎之事;中央政府卻需要通盤考量全國的狀
況,指出整體的發展方向。兩者需要的能力不同,應該適才適用。(
四)宗均撤除陷阱,反而平息了虎患。可見嚴刑峻法不足以保障治安
,再怎麼嚴密的法律也還是有漏洞,愈嚴密愈容易激起人民的鑽營之
心,反而難以治理,不如強化文教力量,令人民自然向善。這雖然忽
略了法律技術的發展,但原則上還是正確的。(五)船山認為佛教對
政治人物有惡劣影響,因為佛教沒有綱常觀念,認為善惡皆是虛幻,
政治人物自然無所忌憚,反正只要一悟便可成佛。(八)這一則批評
明帝迫害劉姓諸王,在家天下的格局裡,泯滅親情也就動搖了權力基
礎。(九)船山認為西域諸國不足以制衡匈奴,班超到處製造軍事政
變,只會引起西域人民反感。我想通西域之舉在政治上容或有可議之
處,但在文化上的貢獻則不可抹滅。
〈漢章帝〉(一)這一則批評第五倫是個大大的奸臣。船山雖然
主張閉關自守,但駐守西域的耿恭彈盡援絕,仍不投降,其愛國精神
值得敬佩。如第五倫所說不援救他,就太沒良心了。(二)漢明帝的
政策較為嚴苛,章帝即位後大幅更動。船山從兩方面批評此舉:一是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才能顯示孝心;二是政策宜有延續性,全面改造
易製造對立矛盾,不如採漸進式的改革較好。(四)船山認為「清、
慎、勤」可做為地方官自我勉勵的道德標準,但不宜做為考核官吏的
客觀依據,以免官吏為了拼業績而擾民。其實只要是為人民服務,拼
業績、勤建設也沒什麼不好。(五)這一則討論是否獎賞敢言之士的
問題,因為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會做事。言論自由是政治不斷革新的原
動力,獎賞與否當然要看實際表現,但在言論上即使出現船山所說的
「荒唐苛細之論」,也不宜禁止。(六)雖然「嫡長子繼位」制度是
自古以來的老傳統,船山卻對這傳統也不太滿意,因為嫡長子可能像
晉惠帝一樣痴呆。但如果由皇帝決定傳位給誰,又難以避免私心。只
好還是維持傳統,並以皇室教育補其不足了。
- Apr 01 Tue 2008 10:50
《讀通鑑論》札記(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