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兆君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所要介紹的主題,是我參與的「學術社群」。「學術社群」
一詞是從我的指導教授林安梧先生那裡聽來的,顧名思義,意思是一
群人為了學習某項知識,而聚集在一起。上一篇網誌談到內高是以輕
鬆話題為主的「生活社群」,這與強調專業性的學術社群恰成一對比
。廣義來說,每堂課的班級,也可以歸入學術社群的範圍。進入中央
以後,我所參與的學術社群有五個:

  一是系上規定必修的日文課。由於老師的授課方式,目前仍以講
述法為主,加上學生來自各系所,所以同學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最
疏遠的。各系所的學生自成小團體,而中文系博士班似乎只有我一個
,所以現在我還是一個人也不認識。不過老師表示,未來的課程將以
會話練習為主,並且分組進行,所以至少會熟悉同一組的同學吧。

  二是選修課「晚明儒學研究」。坦白說,一開始加入這個班級的
時候有點不適應。因為大部分的同學上學期就修過老師的課,彼此都
非常熟悉;新生在這個班級裡,好像有點難以融入的感覺。而且老師
的學術觀點,與我過去所學不同,所以我通常都走低調神秘路線。不
過有一位同樣是新生的博士班同學常舉手發言,似乎是想力求表現。
這樣也蠻不錯的,可以累積個人的聲望,上課也比較有趣。班上的學
生對儒家都懷著極大的熱情,對於重要的儒學典籍也很熟悉。同學常
利用下課時間,討論宋明理學的一些問題,或是分享學術資訊,學習
的風氣很好。

  寫到這裡,發現文章太長了。剩下的三個社群,就等下週再介紹
吧!^^

                          毅鳴敬上

PS: 網誌參訪做了點小調整,見〈網誌參訪的省思〉一文的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ngWenli 的頭像
    YangWenli

    寧靜之路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