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雍也》)儒家的學問包含「己立己達」與「立人達人」兩端。從己立
己達這一端來說,便是要培養獨立人格,但什麼是獨立人格?我想可
以用孟子的一句話來說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
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
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人生的幸福、快
樂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假外求。快樂的源頭不在於能夠征服、主
宰、掌控多少外在的人事物(王天下),而在於每個人都「應該」且
「能夠」做到的三件事:第一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第二是時時刻
刻忠於天理良心;第三是盡一己之力,發揮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如
果人生的幸福、快樂能夠由自己掌握,面對人事物的變化,如貧富、
貴賤、窮通、壽夭等,自然能夠保持平常心而不會患得患失了。

  依照孔子的說法,做到上述這一點還不夠,要從「己立己達」進
一步到「立人達人」才可以。仁者愛人,孔子的學問即是以愛人為核
心。這又可分為本質與方法兩層,《論語》中的「忠信」較偏向本質
的說明,「知仁勇」則偏向方法的指點。忠信是忠於己、信於人,朱
熹《論語集注》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忠」是忠於良
心,凡事拿出真心誠意、盡心盡力去做,態度誠懇認真。但我有良心
別人也有,「信」就是對別人有充分的信心,雖然每個人良心覺醒的
程度不同,對於「該怎麼做才正確」也可能有認知上的差異,但從人
性根源處來看,人我的心是相通的。雖然人與人之間常因為意見不合
而發生種種衝突,但那是受到現實條件(如觀念、習慣、個性、環境
等)的影響,不應該因為這樣,就否定愛人的初衷。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論語‧公冶長》)忠信是人人皆具備的良善本質,但只有本質還不
夠,透過修養工夫才能讓良善的本質充分實現,即孔子說的「好學」
。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知仁勇合稱「三達德」,皆是具體的方法。(此處「仁」是分別說
,與「仁」做為全德的意義不同)《論語》常將「仁知」並舉,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
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仁是就內在動力充沛來說,如
同山的穩重、厚實、寧靜、長久。知是就應事接物的靈活應變來說,
如同水的活潑、清澈、靈動、開朗。愛人既要懷抱熱情,還要對別人
有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如何用最恰當的方法,將愛傳達到對方心中,
而不致產生誤解。

  勇是實踐的意志力,亦可舉《論語》為例:「譬如為山,未成一
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
子罕》)道德實踐就像堆土成山,即使離成功只差一步,唯獨少了一
筐土,如果當事人半途而廢,還是無法達成。反過來說,也像用土填
平坑洞,雖然才剛倒下一筐土,離成功還很遙遠,但只要堅持下去,
總有一天可以達成。即使一時之間看不出成果或遇到挫折,也不能灰
心喪志,還是要保持奮鬥的勇氣,努力不懈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ngWenli 的頭像
    YangWenli

    寧靜之路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