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因為事忙,網誌的分享暫停一次。先前幾篇文章雖然以〈請
大家愛護傳統思想與文化〉為題,但寫著寫著似乎變成了個人的心得
感想。這樣也好,我每日在臉書發表的札記是以解讀經典為主,雖然
能夠傳達儒道思想的內涵,但對一般人來說還是稍嫌嚴肅。所以順著
前一系列文章的走向,我也有了撰寫〈儒道推廣日記〉的新構想。「
日記」便是以個人的想法與感受為主,可展現出人性化的一面,而不
只是理論分析。
其實儒道思想本來就應該落實在生活中,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
還應該將經典的道理吸收、內化到自己的生命裡。如當代大儒牟宗三
先生認為儒道兩家是「生命的學問」,唐君毅先生也有《人生之體驗
》及其續篇、《病裡乾坤》等一系列結合生命體驗立論的作品。雖然
前賢的光芒如同日月,我只是隻小螢火蟲,但如同郭象注《莊子》說
的:「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
分,逍遙一也。」螢火蟲也可以充分實現自己的本性而自在自得,不
必因為前賢的偉大就停筆不寫。至於為何以「儒道推廣」為主題,則
是因為我目前生活的重心及使命,便是將儒道思想推廣、介紹給大學
生和社會人士,所以對這議題特別有感觸。《禮記‧學記》云:「學
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並非單向的灌輸,在推廣儒道的過程中,
也要時時誠意正心、戒慎恐懼,反省自己的動機是否純正無私、方法
是否恰當、言行是否足以做為表率。寫文章也是檢視自己的方式之一。
依照我的粗略觀察,儒道的推廣會遇到兩項難題:一是人口老化
。這幾年為了精益求精,我也參加了不少與儒道思想有關的課程或演
講。過程中注意到一個現象:參加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現場很少有
年輕人;被演講內容打動而踴躍發言的也大多是社會人士。儒道思想
與文化的傳承似乎產生了斷層。不同的世代之間本來就會有代溝,年
輕人喜歡的事物與生活方式都與中、老年人不同,要引起年輕人的興
趣,最好能夠將儒道思想結合他們喜歡的事物來討論。坦白說這部分
我還力有未逮。
二是個人的時間管理。我在別人眼中似乎是個勤勞的人,每次在
路上遇到老同學或社大的學員,他們都會對我說:「你寫的札記太多
了,我才看一條,你就寫了五條,實在來不及看。」真令我覺得害羞
、不好意思。札記的分享純粹是公益性質,並無任何來自學校、宗教
或社會團體的金錢贊助。除了累積自己的學問外,一毛錢也賺不到,
還需另外到各大學兼課才有生活費。且許多大學規定兼任老師不得講
授專業課程(包括儒道),只有專任老師才可以。對不熟悉的課程也
必須花時間去準備,且平時也需要為自己安排一些休閒活動來紓壓。
如何在工作賺錢、志願服務與休閒活動之間取得平衡,實為重要的課
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