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生活計畫執行率:80%

  感覺學妹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這一選擇的,文章很有研究生的
真情實感。我也贊同「哲學應該與生活結合」的主張,碩士畢業後,
也到中學擔任實習老師一年。實習這一年收穫很多,但我還是選擇繼
續唸博班,回到學術的環境。

  其實學術界的人際關係也很複雜,就像一個小社會,有很多應對
進退的功課要學習,這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當然學術並不是以「直接
經驗」為主,所以進入博班後,我也轉換方向,以歷史做為研究主題
。如孔子所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者也。
」希望以具體的史事,與自己在儒家經典當中所學習到的抽象哲理相
互印證。歷史是人類經驗的總和,雖然許多事情自己無法身歷其境,
但透過讀書、思考,這種「間接經驗」也能夠累積、增長智慧。甚至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身陷其中的當事人不一定明白其意
義,反而是抽離出情境的旁觀者更能看清。

  抱著這樣的想法而留在博班,當然也有很多辛苦之處,如學妹所
說,現今的學術體制過於精緻化、嚴密化,很多形式框框,如論文、
職稱,乃至「寫著枯燥乏味、無人能懂的技術文章,在沒有人讀的學
術期刊發表」等,常扼殺了研究生的興趣。《維摩詰經》有一句話說
:「但除其病,而不除法。」如何保有對學問的熱情,而又能跨越前
述種種限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學術的本質、學術之為學術,應當
是廣泛讀書、理性思考、自由討論的精神,而非外在的名聲、地位。
以這種精神作基礎,學術體制、規範才有意義。如孔子所說:「質勝
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以質救文、從本源上
用功,才能撐起外在的種種要求而不被壓垮。無論是否留在學術界,
學術的「精神」都是需要持續培養的。以上拉里拉雜談了一堆,算是
自己讀博班的一點心得,因學妹這篇文章有感而發吧!

註:原文網址 http://188076850.qzone.qq.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