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的主旨是我決定將時間、心力分散投注在「單身」、
「維持原有的喜歡」與「轉移對象」三條路線上。因為未來是不可知
的,無論走哪條路線,都有失敗的風險,單身可能孤單寂寞,愛情也
可能被拒絕、被拋棄,所以最安全的莫過於準備各種方案。當然「分
散」原則也非完美,由於每條路線都只投注少許努力,最後可能每條
路線的發展都不太成功。但這畢竟是最審慎的一種方式。

  前一段最重要的詞是「風險」,對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事物,人
心中自然會感到害怕,促使我們努力避免或預防,這種感受可稱為「
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有其價值,讓我們更懂得保護自己;但過度恐
懼卻會癱瘓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通常人在面對喜歡的對象或重要人
物時,最容易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普通朋友或陌生人反倒沒那麼嚴
重。如果以身體做比喻,被陌生人拒絕就像感冒,會產生輕微的不適
;失去親近的朋友就像跌打損傷,需要較長時間方能痊癒;被喜歡的
人拒絕或疏遠,就像家中發生火災,或者不會游泳的人溺水,可以想
見此人必定會拼命逃生或掙扎,容易喪失冷靜而有不恰當的舉動。

  如何將恐懼、不安全感降低到合理範圍,從而做出恰當的判斷,
是一個重要問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如果將對喜歡的人的喜歡或在
意,減少到接近朋友的程度,即使發生不測,內心的傷害也不會太嚴
重,不安全感也就不會太強烈。怎麼做很簡單,我稱之為「朋友化」
:就是以我們對普通朋友的想法與行為做標準,衡量對喜歡的人的想
法與行為,在朋友範圍內的想法與行為就留下,越出這範圍就改變。
慢慢地,對對方的感覺也會隨之而變了。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將對對方的一切想法、行為與感覺都轉換成
朋友,不就違背一開始選擇愛情路線的初衷了嗎?對這個問題我只能
一笑置之,這就好像問說「如果我時常練跑,就能獲得奧運冠軍嗎」
一樣。知易行難,方法雖然簡單,但事實上「朋友化」是我做過難度
最高的事之一!不僅決心時時會被動搖,就算下定決心,也容易在不
知不覺之間走偏。能夠「接近朋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就算真的徹
底「朋友化」,那也沒什麼不好,起碼不會因為投入太多感情而受傷
太嚴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