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提到我在感情方面的三種未來,一是維持現有的喜歡
,二是轉移目標,三是單身主義。現狀固然不好,但另外兩條路線也
有各自的問題。未來會影響我現在的行動:如果我選擇一,就會持續
等待;如果我選擇二,就會多認識朋友;如果我選擇三,就會多關注
自己。而對未來的預測,又取決於我對現實的了解。無論一、二或三
,如果我認為現實條件有利於其中之一,對於其中之一的發展是樂觀
、充滿期待的,選擇這條路線的機率就會增加,反之則會減少。問題
在於:我對現實條件的了解,並不等於現實本身。

  以我為例,擁有高學歷又身處大學校園,或許會被社會上一般人
看作是有利條件,而應該選擇二。但就我本身的觀察來說,研究所的
環境很封閉,每天接觸的都是老師、同學等同樣一批人,如果選擇二
,勢必得付出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來開拓交友圈,還不一定有成果。
這兩種看法哪一種才是「現實」呢?可以說都是,也可以說都不是,
因為兩者都只看到「現實」的某個面向,「現實」很可能不像一般人
所想的那麼美好,但也不像我想的那麼糟。簡單來說,「現實」是個
捉摸不定的東西,對「現實」的了解也應該隨時修正、調整,才能逐
漸逼近真正的「現實」,而不能自以為是。

  適逢開學,最近也強迫自己動筆,重拾因沮喪而荒廢一個月的論
文。情緒和行為會交互影響,如果我因為難過、痛苦而不動筆,見到
論文進度一天天落後,心情自然更低落。相反地,如果我強迫自己動
筆,即使只是暫時轉移注意力,並未直接面對問題,但也可以讓自己
不一直注意那些災難;見到研究成果逐漸累積,也可以增加自信而改
善心情。所以我應該依照理性思考的結果來行動,不能陷入情緒化,
只依照心情來行動。

  以上的說明或許會讓人覺得過於複雜,與朋友討論的時候,常有
人覺得我想太多,甚至本來簡單明瞭的東西,經過我的解釋之後就變
得糊塗難懂了,所以不想和我囉唆。我想這和我的個性有關,喜歡對
事物做曲折細緻的思考。這種個性當然有好有壞,但既然我的本性如
此,與其一味壓抑自己、叫自己不要想太多,不如將思想引入正軌,
往更積極而有建設性的方法去想,對我才是最好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