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第六週
日期:2009/10/23
頁數:1101-1115

  〈五代下〉(二四)竇儼又建議宰相應先試用一年再正式上任。
船山認為很荒謬,因為能升上宰相的都是歷練已久的官員,平時就能
看出其才幹,若設試用期只有一些拘泥小節或善於作假者能過關,真
正的君子不屑接受試驗。(二五)柴榮親征江南三次,做為討伐契丹
的預備。契丹騎兵強悍,柴榮又只佔有華北一部分;擊敗三代經營江
南的南唐不僅可大振聲威、測試將兵能力,又能獲得豐饒的土地,若
非柴榮早死,功業必能追上漢唐。(二六)船山認為古樂亡佚後只有
王樸能復興。古樂要義在簡,天地聲音變化萬千,光是語調就無人和
另一個人完全相同,音樂設計得再複雜也無法窮盡,只會惑亂心神,
化繁為簡才是聖人之道。

  〈敘論一〉船山對傳統史學的正統說多所批判,認為「統」的定
義是合而不離、續而不絕,但中國歷史卻有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
五代等大分裂階段,宋以後又有元、清等異族統治,很難說有延續不
斷的正統。儘管當代人有效忠君父之心,但從後代觀點看,天命改變
後就不必強行延續,才不會出現篡位或亂套族譜的現象。唯有人的道
德才是真正的正統。

  〈敘論二〉船山認為天下大公至正之道未必和世俗價值觀一致,
有時甚至正好相反。君子用幾句話翻案就能令人心服,孔子作《春秋
》就是如此,不必人云亦云。歷史上著名的明君賢相與奸惡小人,一
般老百姓都知道,不必多費唇舌。他這本書正是要衡量那些處在模糊
地帶的人物。

  〈敘論三〉船山認為史家常犯兩種錯誤:一是以道德為標準但不
夠準確,沒有拿捏好褒貶的輕重,這還無傷大雅。二是崇尚權謀,其
罪烈於洪水猛獸。儘管讀史的目的在於觀成敗得失以經世致用,但不
表示亂七八糟、權謀狡詐的學說都可以納入。史學自司馬遷、班固起
就喜做聳動的描述,激發人的殺機、戾氣、絞急、浮誇、譎詐、奸盜
等陰暗面,船山完全不贊同。

  〈敘論四〉(一)船山認為治國根本道理《尚書》與孔子已講得
很完備,在於君主的道德修養、中庸之道、用賢愛民等。《尚書》與
孔子不講具體制度是因為這些會隨時代改變。孟子提倡法先王是因應
戰國的特殊局勢,後世不應一味仿古,而要依據根本道理做變通。(
二)船山剖析《資治通鑑》書名,認為讀史不只是欣賞故事,更重要
的是做為當代政治實踐的參考。政治沒有一定的準則,重點在於「心
」,要將心比心讀史,設想自己若身處古代會如何解決問題,深入思
考古人成敗的原因,通貫政治涉及的諸多面向,才能應變無窮。(全
書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