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暑假第二週
日期:2009/07/08
頁數:0881-0900

  〈唐憲宗〉(四)船山認為皇帝與大臣能掌握大方向,廣納言論
才有正面效果,不然只是徒增紛亂。因為諫者缺少全面性的眼光,甚
至心懷鬼胎,想藉言論操縱政策而牟利。元稹建議朝廷先讓諫官討論
再下詔,只是想奪權而已。(五)憲宗設樞密使一職,由宦官擔任,
導致宦官常發動政變。船山認為兵部業務量太大,部內文官只懂日常
行政,仍須有一機構統籌後勤與戰略,樞密使不可廢,精選人才即可
。(六)牛僧孺等人應考時批評宰相李吉甫,遭到貶斥。船山認為廣
納言論不分貴賤,平時就要做,用考試鼓勵進諫,只會養成譁眾取寵
、揣摩上意的風氣,牛、李都是小人。(七)政府強力削減穀價,豐
年時會導致穀物濫賣,無庫存可救荒;荒年時會導致商人不願販賣,
人民死得更快。提出這類建議的都是些遊手好閒、不儲蓄的懶人,拒
絕他們對人民才是最好的。(八)憲宗立志討伐藩鎮,船山認為當時
以申、蔡最弱小,又屬戰略要地,一旦拿下便能威嚇實力更強的河北
;其次則是偏遠、孤立無援的淄青。可惜憲宗猶疑不定,討伐成功國
力卻大損。(九)魏博、幽州兩鎮猶豫要歸順朝廷或幫助成德節度使
,結果依譚忠建議兩面討好。船山認為譚忠之計一時有利卻擾亂天下
,歸順才是正途,譚忠這類說客應納入官僚系統才不會搞怪。(十)
憲宗發現李吉甫是小人,提拔李絳制衡吉甫,卻引起朋黨之爭。船山
認為君子自尊心強,進諫無效就算了;小人卻可肆無忌憚、揣摩上意
,君子根本辯不過小人。李絳一上任應先斥逐吉甫,宣示正邪不兩立
,由君子掌全權,才能避免言論紛亂。(十一)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
,李絳預言其子田興必降,果然應驗。船山認為這應該是李絳與田興
早有密謀所致,可見大臣應該遊歷四方、經營人脈才能做大事,不必
加以限制。(十二)李絳建議解散神策軍納入各藩鎮,船山認為唐朝
大患在藩鎮,藩鎮造反又無神策軍,誰來保護皇帝?不讓宦官把持,
有事派文臣武將統領即可,不必整個廢掉。(十三)君子常提拔自己
親近的人,船山認為這也合乎常情,非親非故不清楚其能力也不能亂
推薦。但問題是君子的作風很容易被摸透,小人可說些好話騙騙他,
受重用後再亂搞。(十五)唐德宗派人監視大臣的交友狀況,以免結
黨營私;憲宗時裴度奏請解除,以便共商削藩大計。船山認為壞事即
使不見面也可以做,防不勝防;公開化反能消除密謀。但公開化也會
出現一批游談之士,大臣應自重,不求禮賢的虛名而壞事。(十六)
裴度受信任時間很短,後期所有建議都被否決卻不辭官。船山認為這
是因為裴度提拔很多人,若辭官這些人頓失靠山。但辭官能遏阻小人
反撲氣焰,不辭則導致黨派激烈鬥爭,劉向、李膺、司馬光都是實例
,可見裴度見識不足。(十七)船山認為韓愈〈諫迎佛骨表〉著眼點
在利,如國祚不長、君主早死等。儒家的精神在義,現實功效只是義
的附屬品;皇帝本就為利才信佛,以利說服他是沒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