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第十六週
日期:2009/06/11
頁數:0841-0860
〈唐德宗〉(十二)盧杞和德宗都喜歡跟眾人唱反調,自然臭味
相投,非盧杞刻意操作。但君臣二人執意實行的政策卻對國家傷害甚
大。(十三)德宗雖因涇原兵變而倉皇出奔,但陸贄起草罪己詔,亂
事隨即平定。船山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德宗雖猜疑臣下,對百姓卻不
壞,也沒有死守首都而被俘,中樞仍維持運作;二是盧杞個性執拗,
其他大臣都討厭他,一旦失去德宗信任就很快垮台。(十四)許多賢
才儘管明白大是大非,但卻無法一一疏通眾人的疑懼,結果是拿自己
的是非與別人對抗,無法讓正確的見解發揮最大效果。只有陸贄的修
辭能令德宗心悅誠服,船山稱讚他是三代以下第一人。(十五)安史
之亂後民心思靜,叛亂者靠利誘才能吸引部屬。船山認為人欲無窮,
利誘只會導致爭奪;利盡則一哄而散,無法維持秩序,故必敗。(十
六)德宗為了平亂,大量封爵收買人心,陸贄也阻止不了。這只會使
爵位日漸貶值,無法吸引真正的忠臣;且爵位太虛,也比不上叛亂的
實利。(十七)船山認為君主最重要的不在於一一辨別底下各種人物
的真偽,而是把握住大政方針。即使一時不察而誤信小人,只要綱紀
確立,自能做恰當懲治。(十八)船山認為名雖應以實為本,但好名
也不是壞事。小人為了名多少會收斂,不致公然勸君主荒淫。儘管境
界不如真君子,也不必貶斥。(十九)借異族兵力平亂,雖然會導致
人民被掠奪及亡國,但一般人以為內亂之害甚於掠奪,且亡國也不太
可能。其實依人之常情,很少有人願意犧牲生命去援助別國,出兵常
只是以此為籌碼向交戰雙方勒索。依靠援助只會自取滅亡。(二十)
陸贄建議德宗充分授權給將帥。船山認為宦官喜歡不懂裝懂;皇帝讀
了幾本兵書,也覺得自己能用兵;又怕將帥造反,所以常干涉軍事。
其實戰場瞬息萬變,非千里之外的君臣所能掌握,應信任將帥的專業
。(二一)漢代西域不太重要,但唐代卻是戰略重地而納入版圖。因
為漢代外患匈奴在北方,不必繞道西域;唐代外患吐蕃來自西南,扼
守西域可阻斷入侵中原的通道,巴蜀多山也易於防守。可見是否開疆
拓土要看時勢而定。(二二)德宗回京後召李泌為相,陸贄閉口不談
朝政。船山認為李、陸皆是君子,政見相同,陸贄不必突顯自己。且
德宗心懷猜忌,也只有三朝元老李泌能令其信服。可惜李泌死後陸贄
仍不得不挺身而出。(二三)神策軍是中央最強武力,本由名將李晟
統帥,朱泚之亂後改由宦官掌握。船山認為當時只有李泌適宜繼任,
但以德宗多疑的性格,難以毛遂自薦。交給宦官其實就是交給德宗,
但卻種下宦官廢立後代皇帝的禍根。(二四)船山認為愛打小報告者
雖未必是小人,但卻使團體裡人心惶惶。有智慧的人應該注意政策方
向是否正確,處理已發生的罪惡即可,不必每天聽這些空穴來風的消
息。(二六)船山認為陸贄勸德宗不討伐李希烈是嚴重錯誤。唐對希
烈很好,希烈卻忘恩負義,身為人君應討伐以正綱紀,被動等待其部
屬倒戈,引發了淮西數十年的戰禍。
- Jun 11 Thu 2009 11:00
《讀通鑑論》札記(四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