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經過這段時間的討論,相信大家對於「招募新人」這個提議,已
經有一定的共識。對於《原教篇》之後的研讀書籍,也有自己的一些
想法。針對這兩個問題,我想發表一點個人的淺見:

  招募新人可分成兩方面來進行,一是宣傳工作。畢竟得先讓別人
知道讀書會的存在,才會有人來參加。目前讀書會的成員,大多以碩
士班三年級升四年級,及進修部的學長姊為主,似乎具有「老年化」
的傾向。所以我認為宣傳的重點,可以放在碩士班一、二年級,及大
學部的學弟妹身上。這樣可以使讀書會的成員結構更為均衡。而宣傳
的方式可以分成靜態與動態兩種,比如彥儀學長暑假即將設立的網站
,即是一種靜態宣傳。而我之前會加入讀書會,部分原因是彥儀學長
的遊說,這可說是一種動態宣傳。但是如果要採用遊說的方式,執行
上會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大家可以想想,有無其他更為積極有效的
方式。

  二是如何培養新人對讀書會的忠誠度。我認為每個人參加讀書會
,其實心裡都有一定的期望。如果心裡的期望獲得滿足,留下來的意
願會比較強。這些期望可以分成兩種,一是專業上的。我們讀書會是
以研究哲學為主,哲學的天地很廣闊,每個人關心的哲學議題不一定
相同,有些人喜歡心性之學,有些人喜歡事功之學,有些人喜歡哲學
思辨,有些人喜歡文獻考據。如果讀書會討論的內容,能夠結合大家
關心的議題,自然能夠引起成員的興趣。比如我最關心的哲學議題是
「生命人格的成長」,這個問題雖然不一定要從心性之學的角度來談
,也可以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但不可否認的是,宋明的心性論對
於這個問題,確實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所以從《心體與性體》到《
原教篇》,我都一直待在讀書會裡。二是人際上的,有些人不一定對
哲學議題有興趣,參加讀書會主要是為了認識新朋友,感受一下學術
的氣氛。總之,了解新人乃至每位成員對讀書會的期望,我想有其重
要性。

  關於《原教篇》之後的研讀書籍,大家的看法稍有分歧,可能還
要再協調。依照我的觀察,主要的意見有兩種:一是研讀中國哲學的
原典,包括宋明理學的文獻,如《傳習錄》、《近思錄》等;以及非
宋明理學的經典,如《莊子》、《六祖壇經》等。二是研讀西洋哲學
史,如彥儀學長提到的Copleston七卷本哲學史。不管選擇哪一本書,
我個人認為可以將現有的三項活動:宋明理學讀書會、康德讀書會與
紅館計畫,做一個整體性的規劃。以一項活動為主,每週舉辦一次;
另外二項活動為輔,每二週舉辦一次。讀書會各項活動的主題,應盡
量求多元。各項活動所佔的時間比例,容或可以調整,但不必全部集
中在中國哲學或西方哲學等單一主題上。這樣來自不同背景、具備不
同專長的成員,才有發揮所學的空間。無論是對中國哲學、西方哲學
或論文發表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讀書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而
接下來的活動規劃,也要參考新成員的意見,這樣可以使他們更有參
與感,更願意留在讀書會。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大部分是原則性的說明,至於執行的細
節方面,可能還需要各位多提供意見。如果大家願意一同努力,相信
讀書會一定會蒸蒸日上。希望在我卸任以前,做好「招募新人」與「
選擇新書」兩項工作,這樣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世代交替。

毅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