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
「女」通「汝」,你的意思。孔子告誡子夏:要做君子儒,不要
做小人儒。「君子儒」與「小人儒」的差別何在?王船山說:「君子
、小人相對勘。蓋天下自有一種『小人儒』,以儒為利,曲學阿世,
自無真識真修。君子於道,自見其不可不學,求之必至,自處必嚴。
『無為』者,不可夾帶一分俗學也。」(《四書箋解》)這段話的關
鍵在於「以儒為利」,君子儒是將儒學本身揭示的理想當成追求的目
標;小人儒則是將儒學當成手段、工具,用來追求儒學以外的事物,
如功名利祿。
儒學本身揭示的理想是什麼?可以〈大學〉首章為例來說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是內聖,
「親民」是外王,「止於至善」是兩者的結合。換句話說,儒家是修
己、治人之道兼備的,但「內聖」完全操之在己,「外王」就需要靠
其他條件配合,如知識或時機等。因此君子會將重點放在修養自己,
愛人、助人則只能盡力而為,無法在結果上強求。
君子、小人的差別在於動機、心態或價值觀,君子是為了追求自
我與別人的生命成長而學習儒學,故在學習時會經常思考:如何運用
到生活中?如何對自己的身心修養有幫助?君子固然也會廣泛學習知
識,如前文所述,外王層面仍需要知識的輔助,但這是以愛人、助人
為前提,不是為知識而知識。小人則是將儒學知識化、理論化,當作
一種學問去背誦、理解、闡釋。知識化、理論化沒有不好,將觀念講
清楚也很重要,有助於道德思考與實踐。問題在於小人將知識、理論
當成建立個人聲望、成就、地位的工具,比別人多一點學問,受到大
家擁護、崇拜,就沾沾自喜、驕傲自誇,才是最大的毛病。君子的學
習是因為「義所當為」,別無其他動機或目的。小人則是只想到自己
,動機不純粹。
「止於至善」是永恆的理想,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小人學
習儒學的目的,是為了妝點自己的形象;所以即使明知所講的學問自
己做不到,還是要標榜提倡,以免形象破滅。至於君子,則會坦然認
錯,「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論語‧子張》)。即使仍有
缺失,但至少已因為內心的這一分真誠,而有改過向善的可能了。
孔子為什麼特別告誡子夏要做「君子儒」而不要做「小人儒」?
可能因為子夏在孔門是文學(取廣義,泛指各種學術)科的高材生,
長於學術之人容易有拘泥於語言文字、光說不練的毛病,所以孔子特
別提醒他:實踐才是儒學的根本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