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
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這一章是《論語》全書的最後一
章,也可以說是總結。再過幾天就是我的生日,以我現在的年齡階段
(三十至四十歲)來說,「成家」與「立業」應是社會期盼我完成的
人生課題,而這兩大目標都與「命」有關。「命」有兩重含意,第一
重是「命限」義,指那些靠個人力量無法扭轉、改變的事,對此我們
只能接納、包容。第二重是「命令」義,雖然有些事改變不了或無法
馬上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以正確的態度與行動去回應它。

  要回應「成家」與「立業」這兩大課題,我認為應該先建立起思
想架構,這架構可用八個字概括「本末貫通,情理兼備」。命令屬於
「本」或價值理想的層次,命限屬於「末」或現實功利的層次。要繞
過價值理想、直接談現實功利是行不通的,因為有本才有末,就算一
時之間有利,如果沒有價值理想支持,即使是好事也會慢慢變質。但
反過來說,有本而無末,空談理想而不去實踐,不解決實踐過程中遇
到的問題,也是沒有意義的。應該以本為優先,由本貫通到末,本的
部分發自良心,可自我挺立;末的部分要靠外在條件配合,做多少算
多少而不必強求。

  以成家來說,現實上固然是為了傳宗接代,但這屬於生物、血緣
層次,只停留在這層次就沒有意思,宜上溯本源,家人之間以真誠、
無私的態度相待,建立以愛為基礎的人際關係。這屬於「情理兼備」
的感性面,或如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知」除了將心比心
、相互了解之外,還有參與之意。通過知言來知人,人際關係就在於
從語言文字的溝通交流,進而參與到彼此的生命當中,達成相親相愛
、和諧為一體的境界。應該從建立真誠、合宜的人際關係出發,有沒
有成家的結果,則委諸天命、順其自然。

  以立業來說,現實上固然是為了賺錢謀生,但這屬於物質、經濟
層次,只停留在這層次就沒有意思,宜上溯本源,了解教學、研究的
目的,都是為了將理想實現在人世間。這和成家同樣是愛人的一種方
式,只是家人之間有機會做生命感情的直接交流,對社會大眾則必須
用道理來教人,設下路標,指引實踐的方向,提供後人參考,而有某
種程度的客觀化。這屬於「情理兼備」的理性面,或如孔子說「不知
禮,無以立」,不說立業而說「立於禮」,便是因為禮的每一步都蘊
含道德價值,也是間接促成人與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不只是為了混口
飯吃或滿足體制要求而已。「禮」除了講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身
作則,一方面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理,非禮勿視、聽、言
、動,由身教及於言教。另一方面關心甚至積極參與社會的體制運作
,以更合乎天理人情的新禮或新制度,取代僵化、封閉、過時的舊禮
或舊制度。生命的價值在於散發光輝與熱力,個人的貧富、貴賤、禍
福則委諸天命、順其自然,不是最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ngWenli 的頭像
    YangWenli

    寧靜之路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