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的主題是「為什麼要學習積極心理學」。在這一講中,塔
爾教授首先談到「適合」。這是個很好的觀念,指的是這門課會提到
許多理論與方法,但並不是每一種對自己都有價值。這些學說經過科
學研究,證明適用於許多人,但並不是所有人。人與人之間本就有很
大的個別差異,以儒家來說,同樣尊崇孔子,在淵遠流長的歷史中,
依舊分化出許多派別,每一派對孔子之道的體悟和理解也不盡相同,
最後還是要看個人。
接下來教授提起立志錄製這門課的因緣:兩年前他生了重病,半
夜被送進某間醫院。在救護車上他思考著:如果他生命只剩下一年,
除了陪伴家人外,他最想做什麼?答案是他一定要將「積極心理學」
推廣給大眾。這裡可看出塔爾教授不是一位象牙塔內的學者,他有著
強烈的濟世之心。在心理學領域內,研究消極課題(如精神病)與積
極課題(如快樂)的比例是 21:1。且世界各地有45%的大學生在過
去一年內,經歷過無法正常生活、學習的憂鬱期。這些現象令塔爾教
授震驚。他又舉了兩例:一是請學生計算圖片中幾何圖形的數量,結
果大多數學生都忙著看幾何圖形,完全忽略角落有一輛巴士。二是心
理學家耗費鉅資幫助弱勢族群,但一無所得;一位小學老師 Marva
Collins(也是教授的偶像)卻在貧民區創造了教育奇蹟。為什麼?因
為問題決定看事情的方向,心理學家只注意貧困,卻忘了問:在逆境
中成功的孩子是怎麼辦到的?
塔爾教授提到心理學新典範「健康本源學」,其精神方向與東方
的心性之學是接近的。儒道佛三家都肯定人有無限的潛能,人人皆可
成聖、得道、成佛,以此為人生最高目標。套句哲學術語,人「雖有
限而可無限」。但心性之學與心理學的內涵仍有不同,由上文可知,
教授強調「認知」這一塊,問問題是認識世界的開始,問出對的問題
,才能看清楚真相。塔爾教授提到「適應力」,其中包含幾個要點:
一是成功的孩子在才能上很普通,但非常樂觀,總是從失敗中學習。
如孟子講的「人之有德慧術智者,恆存乎疢疾」。二是懂得自我激勵
,如Marva Collins遇到犯規的學生,就罰他寫自己的 100 個優點。
三是有「自利──利他」的循環,如孔子說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四是有楷模人物。五是設定目標,以行動克服困難。六是社會支持
。七是為生活的成敗負責。
孟子應該會同意塔爾教授「承擔責任」的論點,我最近講課時,
正好講到公都子問:「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孟子答
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
之也,弗思耳矣。」用白話來說,道德實踐必須由自己負責,不去做
只是你不用心,環境不能決定你。孟子的自信是從人天生的善性出發
,塔爾教授所講的自信,則在於「看」到自己身上被忽略的優點。塔
爾教授說的「理想主義」與「意義感」,孟子也應該會同意。當然對
孟子來說,理想、意義不是以成功或快樂來定義,而是遵循良知的指
引,「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在日常生活中體現道德價值。
- Mar 10 Sun 2013 12:00
幸福課學習心得 (0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