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第十七週
日期:2010/01/06
頁數:061-080
〈宋真宗〉(四)遼國內部怠惰,見宋對西夏懦弱才想趁火打劫
,無必死之心。寇準清楚掌握前方將士匯報的軍情,怕洩漏軍機而不
說,其實胸有成竹,其他大臣則一頭霧水。可見鎮靜需要才幹,不是
裝模作樣。(五)真宗受小人煽動想封禪,宰相王旦無力勸阻,到死
都慚愧。船山認為王旦應勸皇帝發奮圖強,伐西夏代替封禪,若能力
不足就不該接下寇準的相位。宋代士人品行好,但最大問題是太重「
名位」,即使當上宰相,被群小包圍也沒用。(六)宋初地方官很混
,整天遊山玩水卻天下太平;熙寧變法後嚴格督導,反而雞飛狗跳。
船山認為後者是誤用「敬」所致,真正的敬是寬嚴相互搭配,勤儉而
不知節制就會流於貪暴,拿道德來壓迫別人。三代君臣不沈湎於聲色
、聚斂,文化活動雖多而耗費大,但仍是用在人民身上。若汲汲於搜
刮,任財物腐朽於倉庫,才是罪惡。(七)宋朝四大隱士陳摶、種放
、魏野、林逋,船山認為種放最不入流,用隱居獵取功名。陳摶早年
有復興唐朝之志,不滿異族、藩鎮而潛心象數,宋初年老而無可為。
魏、林隱居甚久,隱士形象已定型,真宗雖為太平之世,但出仕難免
被歸入種放一類,不如以清高影響後世。魏、林後的士人就應該積極
出仕了。(八)張詠建議寇準讀〈霍光傳〉,諷刺他不學無術。船山
認為張詠死諫皇帝殺奸臣丁謂,用心正大。寇準不明張詠之意,學了
迎合皇帝的小道而下場糟。真正的學術是經典裡的古聖賢典範:直道
而行,不逢迎君惡與流俗,險阻自消。(九)真宗死後丁謂與王曾輔
政,丁是大奸臣,丁之同黨雷允恭移動真宗陵寢,王以此為理由罷免
丁。船山認為丁固然該除,但應該將丁的罪惡昭告天下,王用風水等
邪說構陷丁,行徑近於小人,也引發後來新舊黨爭時相互攻擊的不良
風氣。
〈宋仁宗〉(一)仁宗即位後劉太后掌權十四年。船山認為劉太
后掌權是靠丁謂幫助,王曾執政後卻不能肅清綱紀,仍藉太后除丁。
若非韓琦介入,恐讓太后篡位。此後形成太后掌權、擾亂朝政的惡例
,如黨爭時舊黨藉太后排斥新黨,新黨藉皇帝排斥舊黨。舊黨多君子
,應直接與皇帝合作。太后壽命有限,即使一時掌權,皇帝執政後還
是會用新人。(二)船山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可追溯至仁宗。穩定的
朝代建立時,雖然會創造適應當時需要的法令,但即使出自聖人,隨
著時代演變,仍會出現許多弊端。舊法雖破爛,至少大家已習慣,還
能維持秩序,此時應任用賢才,在舊法基礎上改進。若貿然變法導致
官民無所適從,只會加速滅亡。仁宗太積極有為,廣納改革言論,產
生反效果。(三)船山認為仁宗有大功大過,功是在占城推廣種水稻
,合乎周代尊奉后稷的精神;過是發行交子(紙幣)。封建諸侯國土
小,以物易物還可應付;大一統帝國貨運複雜,以難開採而易使用的
金屬做為貨幣乃大勢所趨。
- Jan 06 Wed 2010 22:12
《宋論》札記(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