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走學術路線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無論在學術圈之內或之
外,有時會聽到一些讓我不以為然的論調,如「培養勢力範圍」、「
壯大地盤」等等。我想這和我所受的儒學訓練有關,儒家總要以「義
」而非「利」為主,學術上就是要以追求「真理」而非「權力」為目
的。「壯大地盤」給我的感覺像是政客而非學者,孔子講學的目的也
不是為了爭奪學術市場,而是講出他所了解的真理,讓每個人自己思
考他講的對不對。孔子之後,儒學又分化出許多不同的講法,如孟子
較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荀子較有現實主義的情調,這和每個人的性格
傾向有關。但學術之為學術,又不能建立在個人喜好之上。因為個人
喜好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學術則必須通過理
性的批判。
「理性的論辯」是學術最核心的價值,針對各種學說做深入而精
細的論辯,才能清除學說背後隱含的個人喜好、偏見的限制,修正學
說內部隱含的矛盾與謬誤,從而更接近真理。沒有深入而精細的論辯
,學術就無法進步。不同的學說往往隱含不同的價值觀,強調外王者
內聖工夫可能做得不夠,只重內聖者又無法解決外王問題。為什麼有
這麼多價值觀,就是因為人生是複雜的,沒有一套學說是萬靈丹,必
須以各種學說處理不同的問題。但人在自己的信念受到挑戰時,又很
容易激發強烈的情緒反應,結果不是訴諸權力,強迫別人接受;就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老死不相往來。「理性的論辯」正是要免除前述的
偏激態度,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即使價值觀不同,只要大家都講「
理性」這共通的語言,就有整合的可能。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以上的說法過於理想化。雖然大家都知道理性
的重要,但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每天都在私心、欲望、習氣當
中打滾,很少有人能夠百分之百理性。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寬容
」可能是一項首要的原則。參考心理學的說法,人之所以會受私欲束
縛,是因為潛意識裡頭有許多僵化的信念所致,這些生命的雜質雖然
表面上被道德理性所掩蓋,暗中還是對情緒、行為有莫大的影響。只
有先抱持寬容而非批判的態度,允許這些雜質從個人的生命底層及人
際互動當中浮現出來,才能做進一步的疏通。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
其他什麼家,「理性」與「寬容」這兩大原則都是使學術得以健康發
展的先決條件吧!
※ 發表於中大研究生部落:http://ncugrad.pinewave.tw/
- Apr 19 Sun 2009 22:21
理性與寬容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