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寒假第三週
日期:2008/01/27-2008/02/02
頁數:0021-0040

  〈漢高帝〉(十三)這一段是討論「天子壯麗以示威」的問題。
蕭何認為尋常百姓有趨利避害的自然傾向,皇帝展現輝煌華麗的氣派
,即可使百姓敬畏。船山反省上述說法,認為理想的君主雖也有華麗
的陣仗,但動機不在利誘百姓,而是透過禮樂讓百姓進一步了解仁義
,是以道德為主。以現代的觀念來說,國家的組織結構固然不像古代
純以道德來維繫,但提倡爭權奪利也絕不能構成良好的國家。透過客
觀的制度,對權力與財富進行合理的分配,以達成道德的目的,才能
折衷於二者之間吧!(十五)船山對國家的利益與統治者的利益有所
區分。鞏固統治者的權力,對國家不一定好,遷徙豪族政策就是好例
子。至於和親政策,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去解釋,或許能得出有趣的
論述。(十七)這一段說明「場域」的重要,統治階級中明理之人多
,即使是無恥小人也不得不行善;如果小人充斥,雖有少數正直之士
,亦終歸無用也。

  〈漢惠帝〉(一)這一段評論「蕭規曹隨」,船山認為政治改革
不是一味拋頭顱灑熱血就有用,必須考慮「因」與「時」的問題。時
機未到而強行改革,只會引起動亂。「蕭規曹隨」看似消極,實則是
一種合理的態度。

  〈漢文帝〉(一)這一段對現實人性體察入微。袁盎向皇帝告狀
,表面上是維持國家的秩序,其實是挑撥離間,想奪取周勃等功臣的
權力。船山又認為有些人散播負面消息,不一定出於私心,只是心直
口快而已,但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需要提防。船山的主張是否會造
成報喜不報憂的情況,亦可再討論。(二)文景之治是以黃老思想為
基礎,船山對黃老的評價甚為負面,認為黃老是一種陰謀,表面上是
謙讓不爭,卻埋下禍亂的種子。理想的君主無論謙不謙,皆出於誠心
,可受公評。(五)這一段評論張釋之。張釋之在國中國文課本上出
現過,以執法公正不阿聞名。船山對張釋之卻有甚為負面的評價,認
為他只敢打蒼蠅、不敢打老虎。其實從張釋之執法的故事看來,他連
皇帝的意見都敢抗辯,堅持「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強調對一人一事
的公正,亦頗近於現代思想。船山的評價或可再斟酌。(七)這一段
評論賈誼、陸贄、蘇軾,尤以蘇軾的評價最為負面。自二程開始,理
學家對蘇軾的評價似乎都不高,認為其學參雜佛老。其實唐、宋以來
,佛老已經匯入中國文化的大流,蘇軾之所以能夠成為文人的典型,
融合儒道也是重要的原因。或許我們不必抱持太強烈的儒家本位主義
,而也可以欣賞蘇軾的價值吧!(十三)(十四)討論廷杖問題,羞
辱士大夫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也羞辱了士大夫背後的道統。今日
由於人權觀念的普及,雖然不再有廷杖等體罰,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
,金錢與權力對知識分子的無形控制,恐怕是更難提防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