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論語
‧公冶長》)

  子賤是孔子弟子,姓宓名不齊。《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
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這就是成語「鳴琴而治」的
由來。單父是地名,子賤治理單父為何事半功倍?《孔子家語‧辯政
》有詳細的說明,其施政之道有三:一是「父恤其子,其子恤諸孤,
而哀喪紀」;二是「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
」;三是「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
之道」。孔子認為第三點才是關鍵。可見子賤很注重孝悌慈、喪禮及
朋友交往,並且懂得向比自己優秀的人虛心請教,是一位道德高尚的
君子。

  孔子很讚賞子賤,但追本溯源,子賤之所以道德高尚,除了他個
人的努力之外,環境也是重要的因素,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所以孔子又感嘆:假
如子賤不是成長在有許多君子的魯國,他又要從哪裡學習君子的風範
呢?如前幾篇文章所說,君子與小人最大的差異在於人生觀、價值觀
,君子以「義」為主,小人以「利」為主,追尋的方向不同。子賤固
然優秀,但如果只有他一個人抱持君子的想法,其他人都不贊同,他
恐怕也會畏懼、退縮而難以堅持;所以子賤學有所成之後,也要回過
頭來感謝這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直支持他。希望台灣可以像春秋時
代的魯國一樣,戒除急功近利、浮躁淺薄的風氣,人人以道義相互期
勉,社會上有愈來愈多君子受到肯定、重視,成為文化大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We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